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學術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從芯片造假、抄襲的博士論文到80%復制比例的出書多說明目前學 術不端行為的廣泛性和頻發性。 為此,科學技術領域的學術不端行為受到科學界 的廣泛關注,并予以認真研究努力尋求對策。 2.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 2.1 抄襲和剽竊 2.1.1 抄襲和剽竊的定義 抄襲和剽竊是一種欺騙形式,他被界定為虛假聲稱擁有著作權,即取用他人 思想產品,機器作為自己的產品的錯誤行為。
形成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基本學術研究素養教育的缺失 許多科技工作者者在很多情況下并非故意觸犯學術道德,實施學術不端行為 的,而是由于缺乏基本的學術素養訓練和常識教育而無意中觸及的。 我國高等院 校和研究機構普遍存在忽視對學生和科技人員進行基本素養和學術誠信的道德 意識的教育,造成相當多的學者不能正確處理合理借鑒、引證與抄襲剽竊的關系。
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防范和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處理往往 局限于道德聲討、人事調整等層面,難以應對學術造假頻發現狀的挑戰,形成了 學術不端行為責任主體因素之外的重要成因。 4.抑制學術不端行為的策略 學術不端行為已嚴重地擾亂了學術環境、社會秩序,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 展和科技文化的進步,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危害極大。
學術論文的創新性表現在研究和寫作的選題、取材、立意、謀篇、布局等各個方面。 學術論文的創新程度應該是相對于已有的知識和信息而言的。 論文所揭示的事物特征屬性,以及對這些特征、屬性和規律的運用所取得結論必須是首創的,而不是對基礎知識的推導,更不是對其他人成果的重復或者解釋。